我国“空天地”地灾防治体系显神威,北斗监测精度毫米级守护安全

   发布时间:2025-05-12 21:33 作者:唐云泽

随着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持续推进,2025年5月12日,迎来了第十七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据央视网从自然资源部获取的信息,今年我国面临着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的挑战,地质灾害的防治任务依然艰巨复杂。然而,凭借“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技术体系的建立,我国在重大灾害隐患的主动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自然资源部透露,目前已有超过10颗遥感卫星被投入到重大自然灾害的防控工作中,这些卫星包括光学卫星和合成孔径雷达卫星。自2020年起,这些卫星在地质灾害隐患识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范围内已识别出4.6万多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遥感技术研究所所长葛大庆指出,在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等地质条件复杂的省份,大型隐患识别的准确率高达80%,为那些地面调查难以触及的地区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支持。

在卫星识别风险源的基础上,航空无人机的低空观测进一步提升了识别精度。结合地面调查,我国能够准确锁定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点,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通过卫星、无人机和地面调查的紧密配合,我国实现了对重大灾害隐患的全方位、主动防治。

近年来我国在地质灾害隐患点还安装了北斗滑坡监测仪、泥位计等传感器,对地质灾害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其中,北斗滑坡监测仪的地表形变测量精度达到了毫米级。目前,全国已有27个省份建设了自动化监测台站,覆盖了7万多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这些措施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的效率和准确性。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
 
智快科技微信账号
微信群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