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上半年即将结束的节点,两家被誉为“中国英伟达”的GPU芯片独角兽公司——沐曦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沐曦股份”)和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摩尔线程”),同时宣布启动IPO上市进程。这一消息标志着国产GPU芯片行业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据上交所官网6月30日晚披露,沐曦股份的科创板首发申请已获得受理,计划募集资金39.04亿元,用于投资总额50亿元的项目,保荐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与此同时,摩尔线程的科创板首发申请同样获得受理,拟募资80亿元,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这两家公司的上市计划,无疑为国产GPU芯片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招股书显示,过去三年多时间里,沐曦股份累计营收约为11.17亿元,但同期净亏损达32.9亿元。摩尔线程则在过去三年内累计营收6.09亿元,净亏损共计50.05亿元。尽管面临巨额亏损,这两家公司的估值却分别高达210.71亿元和246.20亿元,显示出市场对国产GPU芯片行业的乐观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除沐曦股份和摩尔线程外,还有四家被称为“中国英伟达”的公司正在考虑IPO。壁仞科技已完成新一轮15亿元融资,计划今年第三季度在港交所上市;燧原科技正进行IPO上市辅导,累计融资近70亿元;天数智芯已完成股改,可能考虑并购;昆仑芯科技也在考虑IPO上市事宜。这些公司的动向,进一步加剧了国产GPU芯片行业的竞争态势。
在国产GPU芯片行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中美AI芯片战的激烈较量。这些成立于2019年至2020年间的公司,尽管在技术积累和市场份额上与英伟达等国际巨头存在差距,但仍在努力追赶。摩尔线程的创始人张建中曾是英伟达大中华区总经理,他坦言公司与英伟达存在差距,但正在努力缩小这一差距。
摩尔线程成立于2020年6月,主要从事GPU及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和销售。公司已成功推出四代GPU架构,并拓展出覆盖AI智算、云计算和个人智算等领域的产品矩阵。创始人张建中表示,成立摩尔线程的初衷是发展中国自己的GPU芯片产业,成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
沐曦股份则成立于2020年9月,主要为异构计算提供全栈GPU芯片及解决方案。公司创始人陈维良曾在AMD担任高管,拥有丰富的GPU设计经验。沐曦股份的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智算、智慧城市、云计算等领域,并成功支持了128B MoE大模型等完成全量预训练。
尽管国产GPU芯片行业前景广阔,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一方面,英伟达等国际巨头在技术和市场上占据绝对优势,国产GPU芯片企业在追赶过程中面临巨大压力;另一方面,中美科技博弈持续升级,国产GPU芯片企业在先进制程晶圆代工和核心技术采购等方面受到不利限制。
然而,随着IPO市场的回暖和第五套上市标准的重启,国产GPU芯片企业迎来了上市机遇期。从寒武纪、海光等公司的市值表现来看,资本市场正在对GPU大芯片市场进行重估。国产GPU芯片企业有望通过上市筹集更多资金,加速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逐步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
对于沐曦股份和摩尔线程等国产GPU芯片企业而言,上市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未来,它们需要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生态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中国英伟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