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科学家领衔跨维智能:以仿真系统赋能机器人,获数亿元融资加速发展

   发布时间:2025-10-24 02:41 作者:唐云泽

在全球机器人技术竞争的浪潮中,一家中国科技企业凭借创新突破成为焦点。2025年,美国举办的国际机器人与自动化大会(ICRA)上,一台中国研发的双臂机器人以全自主操作完成精密任务,摘得桂冠。这台设备无需人工干预,仅通过视觉感知即可完成硅胶柱安装、试管操作等复杂动作,其核心技术源于自主研发的具身智能大模型。

这项突破性技术源自跨维智能的"机器人视觉操作"体系。该企业今年1月推出全球首款搭载Sim2Real智能引擎的人形机器人W1,7月即完成迭代升级至W1 Pro版本。其核心优势在于通过虚拟仿真环境实现"零成本试错"——机器人可在数字世界中完成上万种场景训练,无需依赖高昂的实体设备调试。这种技术路径使设备具备类人视觉能力,可适应强光、透明或深色物体等复杂环境,并能根据物体尺寸、空间位置动态调整操作策略。

在商业化进程中,跨维智能已形成独特优势。其"仿真-感知-决策"系统在智能制造、商业服务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技术方案覆盖50余个细分行业,累计获得数百个订单。美的、中国中车、海信等世界500强企业均采用其解决方案提升生产效率。例如在工业场景中,装备该系统的机械臂仅需3D模型文件即可自主学习,无论零件堆放姿态、表面污染程度或光照条件如何变化,均能保持精准操作。

资本市场的认可印证了技术价值。企业近期完成数亿元A1&A2轮融资,成都科创投、洪泰基金领投,联想创投等机构跟投。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营收已达数千万元,2025年人形机器人业务呈现爆发式增长,咖啡制作、迎宾导览等商业场景应用超出预期,科研教育领域也建立起标准化软硬件平台。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持续的研发投入。创始人贾奎教授2016年从海外归国后,即组建国内首个三维空间AI应用实验室。其研发的DexVerse™具身智能引擎,通过构建虚拟训练场破解了传统机器人学习的成本困局。在研发人形机器人过程中,团队仅用两个月完成从立项到产品发布的全流程,CTO金毅博士带领团队突破动作控制与环境适应的双重挑战,使W1系列具备持续自我进化的能力。

当前,跨维智能正推动技术向通用型具身智能产品演进。不同于实验室阶段的演示设备,其标准化产品已实现快速量产交付。最新发布的W1 Pro咖啡师机器人,在商业场景中成为引流亮点,而教育领域的软硬件平台则为高校科研提供可靠支撑。这种"技术落地-场景拓展-价值创造"的闭环模式,正在重塑机器人产业的商业化路径。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
 
智快科技微信账号
微信群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