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长沙举办的2025世界计算大会上,算力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成为焦点。从开幕式发布的全球计算十大创新成就,到展区内琳琅满目的前沿产品,这场盛会生动展现了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活力。其中,“全球算力水平首次突破ZFLOPS级”被列为十大成就之首,标志着人类计算能力迈入全新阶段。
在创新成果展区,大模型技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多家参展企业展示的千亿参数开源模型成为亮点,这些模型通过降低研发门槛,使中小企业无需承担巨额成本即可进行二次开发。据现场技术人员介绍,基于开源框架开发的行业应用已覆盖金融风控、智能制造、医疗诊断等多个领域,部分大语言模型甚至能在移动终端实现实时运行。
机器人展区则上演了一场“科技狂欢”。物流机器人精准搬运货物的场景尚未看够,装配机器人“打螺丝”的熟练手法又吸引观众驻足;医疗康养机器人模拟护理动作的同时,文旅机器人已开始演唱地方戏曲。更令人惊叹的是,由机械臂组成的乐队正在演奏经典曲目,而AI“画家”则根据观众描述现场创作数字艺术作品。这种“才艺大比拼”背后,是传感器、算法与算力的深度融合。
算力基础设施的突破性进展同样引人注目。华为、曙光等企业展示的超节点系统和超智融合算力集群,通过芯片级创新将计算效率提升至新高度。这些技术成果不仅支撑着ZFLOPS级算力的实现,更为行业大模型的训练提供了底层保障。据专家透露,当前已有超百万款计算服务依托此类基础设施实现商业化落地,涵盖从气象预报到基因测序的多个高精度计算场景。
在工程机械展区,远程智能驾驶舱的演示揭示了算力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操作员通过5G网络实时操控千里之外的挖掘机,毫米级精度的作业反馈让围观者连连称奇。这种“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正在重塑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模式。与此同时,脑机接口设备的展出则打开了人机交互的新想象空间,参观者可通过意念控制机械臂完成抓取动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钟志红在开幕式上强调,先进计算正成为重塑全球产业格局的核心驱动力。他指出,当前需要重点突破算网协同、数据流通等关键技术瓶颈,通过构建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推动计算产业向更高质量发展。这一观点与展区内呈现的技术趋势形成呼应——从芯片到系统,从算法到应用,一场围绕算力的创新竞赛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