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苹果公司的新闻焦点频出,从iPhone有望首次采用三星图像传感器,到第二代自研基带芯片C2计划引入MacBook产品线,每一条消息都吸引了大量关注。然而,在这些热门话题之外,一则关于Apple TV 4K即将迎来新升级的消息似乎被不少人忽略了。
据海外知名科技媒体MacRumors报道,援引消息人士透露,被誉为“最强电视盒子”的Apple TV 4K即将推出新款,不仅价格更加亲民,还将搭载苹果首款自研的Wi-Fi/Bluetooth芯片,代号“比邻星”,这一变动意味着苹果将告别长期使用的博通方案。
尽管Apple TV并非苹果的明星产品,其更新往往也不张扬,但这一变化却透露出苹果在自研芯片版图上的新动向。苹果的自研芯片之路,过去主要集中在SoC上,如A系列为iPhone带来卓越性能,M系列彻底革新Mac的能效表现,H系列让AirPods保持行业领先,以及应用于Apple Watch的S系列等。
然而,随着MacBook系列全面转向M系列芯片,苹果算力平台实现大一统,苹果的自研芯片战略也随之深化。除了继续精进SoC,苹果还开始涉足SoC之外的领域,如U系列超宽带芯片、T系列安全芯片,以及Vision Pro上的R1实时传感器协处理器等。而即将亮相的“比邻星”芯片,则是苹果自研芯片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值得注意的是,新款Apple TV 4K或许并非首款搭载“比邻星”的设备。根据今年初彭博社及分析师郭明錤的预测,即将于秋季发布的iPhone 17系列将全系采用这款Wi-Fi/Bluetooth芯片。
苹果的自研芯片之路,不仅限于提升性能或降低成本,更深层次的目的在于构建一个更底层、更隐秘、更通用的芯片矩阵,以更深入底层的方式优化产品和生态体验。这一战略不仅符合苹果的发展目标,也是华为、小米等消费电子巨头所追求的。
在苹果CEO库克近期的财报电话会议上,他再次强调:“Apple Silicon是所有体验的核心。”这句话不仅指苹果的每一款设备,更涵盖了所有体验的基础,最终都将融入Apple Silicon这一自研芯片体系之中。
提及Apple Silicon,人们往往首先想到iPhone中的A系列、Mac中的M系列,但实际上,苹果的芯片自研版图远不止于此。过去十多年间,苹果几乎在每个产品类别中都尝试了自研芯片,逐步将“芯片即体验”的理念融入整个硬件生态。
目前,Apple Silicon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主控SoC系列、功能模块类芯片以及基础能力芯片。SoC系列承载着操作系统和主要应用的运行任务,是设备的大脑;功能模块类芯片则针对特定功能进行定制化设计,决定关键体验的效率与稳定性;而基础能力芯片则构成设备连接世界、稳定运行的基础。
在实现了算力平台的统一后,苹果开始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边缘芯片”的自研上,即那些以往依赖第三方、对体验有高度影响、但并不承担主控任务的基础模块。例如,Vision Pro的传感器协处理芯片R1,专门处理感知数据,为主SoC减负;而首款自研基带芯片C1已在iPhone 16上亮相,展现出优于高通方案的功耗表现。
C2芯片预计将于2026年面世,很可能首先应用于iPhone 18系列,并随后扩展到MacBook、iPad等产品线。而“比邻星”芯片也将正式取代博通方案,尽管新款Apple TV 4K可能率先试水,但更大的舞台无疑是iPhone 17系列。
在芯片自研的道路上,苹果并非孤军奋战。华为和小米同样在加速构建自己的芯片体系,并逐步将芯片能力内嵌到产品体验的最底层。尽管三者的技术路径和动因不同,但芯片自研已成为这些消费电子巨头的共同战略。华为坚持芯片自研,其芯片体系几乎覆盖整机所需的全部核心模块;而小米在经历澎湃S1的失利后,变得更加务实,选择从难度较小的模块芯片做起,积累经验、培养能力。
自研芯片背后的逻辑清晰明了:通过掌控核心的芯片实现产品差异化,并推动体验自优化循环。对于产品线丰富的公司而言,自研芯片不仅能提升性能和功耗,还能增强对产品体验乃至生态构建的全面掌控力。在这个意义上,芯片自研是通向深度协同和系统最优的必经之路。
对于苹果而言,无论是C1基带还是“比邻星”芯片,其影响力远不止于节省采购成本或提升性能参数。它们真正改变的是苹果对自身生态中“连接能力”的把控。过去,苹果产品依赖第三方通信芯片,即便对产品体验设定再高标准,也难免受制于供应链。而今,随着这些关键通信芯片掌握在自己手中,苹果将对功耗、稳定性、兼容性乃至设备间的协同体验进行更全面的掌控。
从Apple Watch到Vision Pro,从iPhone到未来的智能车载,苹果的每一款设备都依赖连接能力来构建协同生态。而连接的掌控,正是苹果打造封闭而流畅体验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