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销调查助力,国产模拟芯片行业复苏盈利迈向新阶段

   发布时间:2025-09-19 23:41 作者:任飞扬

近期,我国模拟芯片行业迎来重大政策利好。商务部接连发布公告,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启动反倾销立案调查,同时就美国对华集成电路领域相关措施发起反歧视立案调查。这一系列动作迅速引发市场震动,A股模拟芯片板块在公告发布后的首个交易日表现活跃,纳芯微、思瑞浦等企业股价大幅冲高,上海贝岭更是以涨停收盘;而德州仪器、亚德诺等美国企业股价则出现明显下跌。

此次调查的直接导火索是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代表国内产业提交的申请。申请文件显示,美国四家主要生产商——德州仪器、亚德诺、博通、安森美——向中国出口的40nm及以上工艺制程的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存在严重倾销行为。初步证据表明,这些产品的倾销幅度超过300%,对国内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商务部确定的调查期为2024年全年,产业损害调查期则覆盖2022年至2024年。

数据揭示了问题的严重性。2022年至2024年,申请调查产品的进口量累计增长37%,而进口价格累计下降52%。具体来看,产品平均价格从2022年的3.36元/颗降至2024年的1.62元/颗,累计降幅达51.77%。这种价格暴跌直接压低了国内产品的销售价格,导致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毛利率大幅下滑。2023年相比2022年,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加权平均单位内销毛利润下降了40.86%,其中栅极驱动芯片的单位内销毛利润下降幅度接近50%。

行业背景显示,美国是全球相关模拟芯片的最大生产国,其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一半以上。在2022年第四季度全球半导体市场进入下行周期后,美国企业一边大幅"去库存",一边通过降价手段抢占中国市场。这种策略与国内汽车电子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国内汽车市场的旺盛需求成为海外巨头抵消业绩下滑的主要方向。德州仪器的财报印证了这一点:2024年第四季度,该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收入环比和同比均有提升,首席执行官Haviv Ilan明确表示,收入增长主要源于车用半导体和消费用半导体。

政策出台后,得到了行业协会的广泛支持。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等组织纷纷发表声明,呼吁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实现良性发展。市场数据也显示出积极信号:世界半导体贸易组织统计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3460亿美元,同比增长18.9%,其中模拟芯片增长4%。从晶圆代工端看,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均提到模拟芯片需求增长显著,特别是电源管理芯片等领域。

企业层面的表现更为直观。2025年半年报显示,希荻微以102.73%的营收同比增速领跑,思瑞浦、纳芯微分别以87.33%、79.49%的增速紧随其后。从毛利率看,圣邦股份、思瑞浦、帝奥微等企业均超过45%。更值得关注的是,不少企业实现了营收利润"双增长",纳芯微营收同比增长带动亏损减少,思瑞浦归母净利润达0.65亿元实现扭亏,晶丰明源利润总额也较上年同期实现扭亏转盈。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反倾销和反歧视调查的展开,国内模拟芯片产业的公平竞争环境有望得到改善。国产厂商将摆脱"价格战"的恶性循环,获得更多市场空间和盈利修复机会。同时,国内并购整合的新浪潮可能改善产业"大而不强、多而不精"的现状。不过专家也提醒,技术短板不会迅速解决,产业规模差距仍然存在,但下游客户端给予国产芯片更多应用机会,国内企业可以开发更多贴近应用的特色产品。中信证券认为,目前产业及政策趋势正驱动模拟芯片板块基本面持续上行,看好国产替代进一步加速。

 
 
更多>同类内容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本栏最新
 
智快科技微信账号
微信群

微信扫一扫
加微信拉群
电动汽车群
科技数码群